燙傷後起皰可能由以下 5 項原因導致:熱力作用、化學物質刺激、電灼傷、放射線損傷、摩擦損傷等,根據病因對症治療。
1. 熱力作用:因接觸高溫物體如熱水、蒸汽等導致燙傷起皰。應立即用流動的涼水沖洗受傷部位 15 - 30 分鐘,降低局部溫度,減輕疼痛和損傷程度,然後用無菌紗布或乾淨毛巾輕輕覆蓋傷口,避免感染,及時就醫處理。
2. 化學物質刺激:接觸強酸、強鹼等化學物質引起灼傷起皰。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,用大量清水持續沖洗受傷部位至少 15 分鐘,盡可能稀釋和清除殘留的化學物質,再用適當的中和溶液沖洗,最後就醫進行專業處理。
3. 電灼傷:電流通過人體導致的灼傷起皰。應立即切斷電源,避免再次觸電,用乾燥的紗布或毛巾覆蓋傷口,防止感染,盡快就醫,醫生會根據病情進行相應的處理。
4. 放射線損傷:長時間接觸放射線後局部組織受損起皰。應立即脫離放射線環境,避免進一步損傷,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,塗抹燒傷藥膏,保持傷口清潔,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。
5. 摩擦損傷:皮膚長時間摩擦後出現水皰。應避免繼續摩擦,輕輕刺破水皰,放出皰液,保留皰皮,用碘伏消毒傷口,塗抹抗生素軟膏,保持傷口乾燥,避免感染,必要時就醫處理。
注意事項:燙傷後起皰不要自行挑破水皰,以免引起感染。要保持傷口清潔,避免接觸污水和污染物。飲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促進傷口愈合。密切觀察傷口情況,如出現紅腫、疼痛加劇、滲出增多等異常情況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