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大便時肛門很痛有血,出血量通常在 5 - 20ml 之間。
原理:大便時肛門疼痛且有血,多是由於肛管或直腸下端的黏膜損傷所致。當糞便乾燥、過硬,通過肛門時容易擦傷黏膜,引起疼痛和出血;也可能是內痔脫出,在排便後不能及時回縮,導致黏膜破裂出血;還有可能是肛裂,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形成潰瘍,排便時受到刺激就會劇痛並出血。
擴展內容:除了上述常見原因,一些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、直腸息肉等也可能導致大便帶血和肛門疼痛。潰瘍性結腸炎會使腸道黏膜出現炎症和潰瘍,引起便血和排便不適;直腸息肉若受到摩擦或刺激,也會導致出血和疼痛。不良的排便習慣,如久蹲、用力排便等,也會增加肛門受傷的風險。
日常護理方面,要保持大便通暢,多吃蔬菜、水果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排便時不要用力過猛,可在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,保持局部清潔。若出血量大或持續時間長,應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病情。同時,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以促進身體的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