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情況下,進入 20 毫升空氣進入血管後可能會有一定風險,通常在 1 - 2 小時內是危險期。
原理:空氣進入血管後,會形成氣栓。少量空氣進入靜脈後,可被溶解吸收,一般不會引起嚴重後果。但如果進入的空氣量較大,如 20 毫升以上,可能會阻塞肺動脈主幹或大分支,導致嚴重的循環障礙,引起呼吸困難、發紺、休克甚至死亡。在 1 - 2 小時內,空氣有可能隨著血液循環到達重要器官,引發危險情況。
擴展內容:不同個體對空氣進入血管的耐受程度有所差異,如患有心肺疾病等基礎疾病的人可能更易受到影響。而且,注射的速度、血管的粗細等因素也可能影響空氣進入血管後的危害程度。
日常護理及風險提示:在打針過程中,患者應保持放鬆,避免過度緊張導致血管收縮。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,確保注射的安全。如果出現不適症狀,如胸悶、氣短等,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,以便及時採取措施。同時,要定期進行體檢,關注自身健康狀況,預防此類意外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