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情況下,肺下界移動度為 6 - 8cm。
肺下界移動度是指患者深吸氣和深呼氣時,肺下緣移動的範圍。其原理是由於膈肌的運動,在呼吸過程中帶動肺下緣上下移動。當患者深吸氣時,膈肌下降,肺下緣隨之向下移動;深呼氣時,膈肌上升,肺下緣則向上回縮。通過叩診等方法可以測量出肺下界移動度的大小。
在正常生理情況下,肺下界的位置會因個體差異、體型、體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一般來說,在鎖骨中線處,肺下界通常位於第 6 肋間隙;在腋中線處,位於第 8 肋間隙;在肩胛線處,位於第 10 肋間隙。肺下界移動度的大小可以反映肺部的彈性、呼吸功能等情況。如果肺下界移動度減小,可能提示肺部疾病如肺氣腫、肺不張等。
日常護理中,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呼吸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。同時,要注意保暖,預防呼吸道感染,因為呼吸道感染可能會影響肺部的功能,進而影響肺下界移動度。如果出現呼吸困難、咳嗽、咳痰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,以避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