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腹股溝斜疝可能是鞘狀突未閉、腹內壓增高、腹壁肌肉薄弱、先天性解剖異常、遺傳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治療、保守治療等。
1. 鞘狀突未閉:小兒在胚胎發育過程中,鞘狀突應在出生前後閉合,若未閉合,腹腔內組織可通過未閉的鞘狀突進入腹股溝區形成斜疝。對於大多數小兒腹股溝斜疝,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,如疝囊高位結扎術。
2. 腹內壓增高:小兒經常哭鬧、咳嗽、便秘等情況,會使腹內壓力升高,推動腹腔臟器通過腹股溝區薄弱部位形成疝。盡量減少小兒哭鬧,積極治療咳嗽,如遵醫囑使用小兒止咳糖漿、氨溴索口服液、肺力咳合劑;改善便秘,可通過調整飲食,多吃蔬菜、水果,必要時遵醫囑用開塞露、乳果糖口服液、小麥纖維素顆粒。
3. 腹壁肌肉薄弱:小兒尤其是早產兒、低體重兒,腹壁肌肉發育不完善,相對薄弱,易引發腹股溝斜疝。對於年齡較小、暫不適合手術的患兒,可使用疝氣帶保守治療,但需密切觀察。
4. 先天性解剖異常:小兒腹股溝區局部解剖結構存在異常,如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穿過腹股溝管的路徑異常等,增加了斜疝發生風險。通常需手術糾正解剖異常,進行疝修補等操作。
5. 遺傳:若家族中有腹股溝斜疝患者,小兒發病幾率會增加。根據具體情況,若符合手術指徵,可進行手術治療。
日常要注意避免小兒劇烈運動、長時間哭鬧,合理餵養防止便秘和腹瀉,定期帶小兒復查,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相應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