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可能是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、早產、剖宮產、圍生期窒息、肺部感染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補充肺表面活性物質、支持治療、預防感染等。
1. 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: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,肺發育尚未成熟,肺表面活性物質合成和分泌不足,導致肺泡穩定性差,易塌陷。可通過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,如固爾蘇牛肺表面活性劑混懸液、珂立蘇豬肺磷脂注射液、新沛兒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劑,遵醫囑用藥,以降低肺泡表面張力,改善通氣。
2. 早產: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完善,功能不健全,更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徵。需給予保暖,維持體溫穩定;提供合適的氧療,如鼻導管吸氧、面罩吸氧、無創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;保證營養供給,必要時靜脈營養支持。
3. 剖宮產:剖宮產出生的新生兒未經產道擠壓,肺內液體排出不充分,影響氣體交換。要密切觀察呼吸情況,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,保持氣道通暢;根據病情給予適當的呼吸支持。
4. 圍生期窒息:胎兒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缺氧,可導致呼吸中樞抑制,肺血管痙攣,引發呼吸窘迫。應盡快建立有效通氣,進行復蘇搶救;糾正酸中毒,可遵醫囑使用5%碳酸氫鈉注射液;維持循環穩定。
5. 肺部感染:細菌、病毒等病原體感染肺部,破壞肺組織和功能,引起呼吸窘迫。積極控制感染,根據病原體選用合適抗生素,如注射用頭孢曲松鈉、注射用青霉素鈉、阿奇霉素乾混懸劑,遵醫囑用藥;加強呼吸道管理,促進痰液排出。
要密切監測新生兒的生命體徵、呼吸情況、血氣分析等指標,根據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保持環境安靜、清潔,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,防止交叉感染。合理餵養,保證營養和水分攝入,促進新生兒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