褥瘡的發生可能是長期受壓、局部皮膚潮濕、營養不良、摩擦力和剪切力、感染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減壓、保持皮膚乾燥、加強營養、減少摩擦、抗感染等。
1. 長期受壓:身體局部長期受壓會阻礙血液循環,導致組織缺血缺氧引發褥瘡。常見於長期臥床、坐輪椅等人群。要定時為患者翻身,使用減壓床墊、氣墊床等,減輕身體與支撐面的壓力。
2. 局部皮膚潮濕:汗液、尿液等長時間刺激皮膚,使其抵抗力下降易誘發褥瘡。應及時清潔皮膚,保持乾爽。對於大小便失禁患者,要勤換尿布或尿袋,可遵醫囑塗抹氧化鋅軟膏、鞣酸軟膏、康復新液,保護皮膚。
3. 營養不良:身體缺乏蛋白質、維生素等營養物質,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和修復能力。需加強營養攝入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,必要時遵醫囑補充復方氨基酸膠囊、維生素C片、B族維生素片。
4. 摩擦力和剪切力:患者在床上活動時,皮膚與床單摩擦,或身體位置改變產生剪切力,損傷皮膚。要保持床單平整,協助患者翻身時避免拖拉,使用柔軟的衣物和床單。
5. 感染:細菌等病原體侵入皮膚破損處,加重組織損傷形成褥瘡。要對褥瘡部位進行清創處理,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抗感染。
日常要密切觀察患者褥瘡部位的變化,包括顏色、大小、有無滲液等情況。為患者提供舒適的體位,避免再次受壓。同時,鼓勵患者適當進行活動,促進血液循環,利於褥瘡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