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結性皮膚結核是一種皮膚結核病,是由於結核菌侵犯皮膚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。
硬結性皮膚結核的皮損初起為黃豆大小的皮下結節,質硬,可自由活動,無明顯自覺症狀。隨著病情發展,結節逐漸增大,與皮膚粘連,表皮變為暗紅色。之後,結節可軟化、破潰,形成潰瘍,潰瘍邊緣不整齊,基底有肉芽組織,常有少量膿性分泌物,愈合後可形成瘢痕。
硬結性皮膚結核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結核菌的感染。結核菌可通過皮膚損傷處直接侵入,也可通過淋巴或血液傳播到皮膚。機體的免疫力下降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對於硬結性皮膚結核的診斷,需要結合病史、臨床表現、實驗室檢查及病理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。治療方面,主要採用抗結核藥物治療,如異煙肼、利福平、乙胺丁醇等。在治療過程中,應遵循早期、聯合、適量、規律、全程的原則,以確保治療效果。
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皮膚損傷。同時,要加強營養,增強機體免疫力,有助於病情的恢復。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,定期復查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