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起濕疹可能是皮膚乾燥、寒冷刺激、接觸過敏原、微生物感染、精神壓力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做好皮膚保濕、注意保暖、規避過敏原、抗感染、調節情緒等。
1. 皮膚乾燥:冬季氣候乾燥,皮膚水分流失快,皮脂腺分泌減少,皮膚屏障功能受損,易引發濕疹。日常應減少洗澡頻率,避免使用過熱的水和強鹼性肥皂。洗完澡後,趁皮膚未完全乾,塗抹凡士林軟膏、尿素維E乳膏、硅油乳膏等保濕護膚品,鎖住皮膚水分,修復皮膚屏障。
2. 寒冷刺激:低溫會使皮膚血管收縮,影響皮膚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,降低皮膚的抵抗力,誘發濕疹。要根據天氣及時增添衣物,尤其注意暴露部位的保暖。外出時可佩戴手套、圍巾等。若濕疹部位瘙癢,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、地奈德乳膏、鹵米松乳膏緩解症狀。
3. 接觸過敏原:冬天常使用一些新的保暖用品,如毛絨衣物、化纖材質的床單被罩等,可能成為過敏原。需仔細排查可能的過敏原並避免接觸。若症狀較輕,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、西替利嗪膠囊、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進行抗過敏治療。
4. 微生物感染:冬季室內空氣流通差,利於微生物滋生,皮膚感染微生物後可能引發濕疹。要保持室內清潔衛生,經常開窗通風。對於有感染跡象的濕疹,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等抗感染藥物。
5. 精神壓力:精神長期處於緊張、焦慮狀態,會影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,增加濕疹發病幾率。要學會調節情緒,通過聽音樂、運動、與朋友交流等方式緩解壓力。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調節神經的藥物,如谷維素片、維生素B1片、甲鈷胺膠囊等。
冬天治療濕疹期間,要保持規律作息,保證充足睡眠,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致敏食物,如海鮮、牛羊肉等。同時,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,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,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