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上長凍瘡可能是寒冷天氣、腳部血液循環不暢、鞋襪過緊、缺乏運動、個體耐寒能力差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暖、改善循環、選擇合適鞋襪、加強鍛鍊、提高耐寒力等。
1. 寒冷天氣:寒冷是凍瘡發病的主要原因。當腳部長期處於低溫環境中,皮膚血管收縮,組織缺氧,就容易引發凍瘡。要注意腳部保暖,穿厚襪子、保暖鞋,外出時可使用暖寶寶等。藥物方面,可遵醫囑使用凍瘡膏、多磺酸粘多糖乳膏、維生素E乳,塗抹在凍瘡部位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症狀。
2. 腳部血液循環不暢:一些人本身腳部血液循環就比較差,在寒冷刺激下更容易出現凍瘡。平時可多按摩腳部,促進血液循環。每晚用熱水泡腳,水溫以能耐受為宜,浸泡15 - 20分鐘。也可遵醫囑口服丹參片、血塞通膠囊、銀杏葉片,改善血液循環。
3. 鞋襪過緊:過緊的鞋襪會阻礙腳部血液循環,增加凍瘡發生幾率。要選擇寬松、舒適的鞋襪,保證腳部有足夠的空間活動。材質盡量選擇保暖性好且透氣的,如棉質襪子、羊毛鞋墊等。
4. 缺乏運動:長期缺乏運動,身體新陳代謝減緩,腳部血液循環也會受影響。應適當增加運動,如散步、慢跑、跳繩等,每周至少運動3 - 5次,每次30分鐘左右,促進血液循環,提高身體耐寒能力。
5. 個體耐寒能力差:不同人對寒冷的耐受程度不同,耐寒能力差的人更容易長凍瘡。可通過逐漸增加寒冷刺激來提高耐寒能力,如冷水洗腳,但要注意循序漸進。同時,飲食上多吃溫熱食物,如羊肉、桂圓等。
日常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,保持腳部清潔乾燥,避免搔抓凍瘡部位以免引起感染。若凍瘡症狀嚴重或長時間不緩解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