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毒可能是皮膚黏膜破損、致病菌感染、免疫力低下、局部淋巴回流障礙、遺傳易感性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等。
1. 皮膚黏膜破損:皮膚出現細微破損,如抓傷、刺傷、足癬導致的皮膚破損等,使細菌容易侵入引發丹毒。平時要注意保護皮膚,避免受傷,積極治療足癬等皮膚疾病。若已發生破損,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,預防感染。
2. 致病菌感染: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。治療以抗菌為主,遵醫囑口服青霉素V鉀片、頭孢克肟膠囊、羅紅霉素分散片等藥物,足量足療程用藥,以徹底清除病菌。
3. 免疫力低下:長期熬夜、過度勞累、患有慢性疾病等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,易受病菌侵襲引發丹毒。要規律作息,避免勞累,加強營養,適當運動提升免疫力,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免疫調節劑。
4. 局部淋巴回流障礙:如曾經接受過局部手術、放療等導致淋巴系統受損,淋巴回流不暢,增加丹毒發病風險。可通過熱敷、紅外線照射等物理方法促進淋巴回流,同時避免患肢長時間下垂。
5. 遺傳易感性:部分患者存在遺傳因素,導致對丹毒的易感性增加。這類患者更要注意日常防護,保持良好生活習慣,定期體檢,一旦出現症狀及時就醫治療。
丹毒治療期間要嚴格按醫生要求用藥,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。注意休息,避免活動加重局部症狀。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,戒煙戒酒,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,促進恢復。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,如有異常及時與醫生溝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