膿皰瘡可能是皮膚破損、衛生習慣不良、免疫力低下、接觸傳染、環境因素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皮膚清潔、改善生活習慣、增強免疫力、避免接觸傳染源、改善環境等。
1. 皮膚破損:皮膚因搔抓、摩擦等出現破損後,細菌容易侵入引發膿皰瘡。日常應盡量避免皮膚受到外傷,減少搔抓。若已出現破損,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,促進破損處愈合,防止細菌感染。
2. 衛生習慣不良:不勤洗澡、不勤換洗衣物等不良衛生習慣,易滋生細菌誘發膿皰瘡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澡、勤換洗衣物,保持皮膚清潔。對於膿皰瘡部位,可遵醫囑用高錳酸鉀溶液、康復新液、復方黃柏液塗劑清洗,起到清潔和殺菌作用。
3. 免疫力低下:如患有慢性疾病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,易受細菌侵襲引發膿皰瘡。平時要加強鍛鍊,保證充足睡眠,均衡飲食以增強免疫力。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轉移因子口服液、匹多莫德顆粒、脾氨肽口服凍乾粉等藥物提升免疫力。
4. 接觸傳染:直接接觸膿皰瘡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。避免與膿皰瘡患者密切接觸,不共用毛巾、衣物等物品。若已感染,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、頭孢克肟分散片、羅紅霉素片進行抗感染治療。
5. 環境因素:高溫、潮濕的環境利於細菌繁殖,增加膿皰瘡發病幾率。盡量保持居住環境乾燥、通風,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溫潮濕環境。對於膿皰瘡局部,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、氧化鋅軟膏、硼酸氧化鋅冰片軟膏緩解症狀。
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用藥,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。注意觀察膿皰瘡的變化,如症狀加重或持續不緩解,應及時就醫。同時,要做好皮膚護理,避免再次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