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門邊長膿包可能是肛周膿腫、肛瘻、毛囊炎、皮脂腺囊腫感染、外傷感染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治療、藥物治療、局部護理等。
1. 肛周膿腫:多因肛腺感染引起,細菌在肛腺處滋生並蔓延,導致局部形成膿腫。肛周會出現持續性疼痛,伴有紅腫發熱。治療上,初期可遵醫囑用魚石脂軟膏、金黃膏等外敷,促進炎症局限;若已形成膿腫,需行切開引流術,術後遵醫囑口服頭孢克肟膠囊、甲硝唑片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顆粒抗感染治療。
2. 肛瘻:通常由肛周膿腫破潰後形成,外口反復流出膿性分泌物,刺激肛周皮膚形成膿包。一般採取手術治療,如肛瘻切開術、掛線療法等。術後可遵醫囑用復方黃柏液塗劑坐浴,塗抹龍珠軟膏、肛泰軟膏促進創面愈合,同時口服地奧司明片減輕局部水腫。
3. 毛囊炎:多因局部衛生不良,毛囊被細菌感染所致。表現為單個或多個紅色丘疹,頂端有膿皰。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紅霉素軟膏,保持肛周清潔乾燥,避免搔抓。
4. 皮脂腺囊腫感染:皮脂腺導管堵塞,皮脂淤積形成囊腫,繼發感染後出現膿包。未感染時可手術切除囊腫;感染期先遵醫囑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、羅紅霉素膠囊、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,炎症消退後再行手術切除。
5. 外傷感染:肛門周圍受到擦傷、刺傷等,細菌侵入傷口引發感染形成膿包。需對傷口進行清創處理,去除壞死組織。遵醫囑用碘伏消毒,塗抹百多邦噴霧劑、康復新液、雲南白藥氣霧劑促進愈合,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。
日常要保持肛周清潔,勤換內褲,避免久坐,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保持大便通暢,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