瘙癢症可能是皮膚乾燥、接觸性皮炎、蚊蟲叮咬、疥瘡、神經性皮炎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皮膚保濕、避免接觸過敏原、防蚊驅蟲、藥物治療、心理調節等。
1. 皮膚乾燥:皮膚水分流失、油脂分泌減少等易引發瘙癢症。在乾燥季節或頻繁洗澡、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產品後更易出現。日常應減少洗澡頻率,避免用過熱的水及強鹼性肥皂。洗完澡後趁皮膚未乾,及時塗抹凡士林、尿素維E乳膏、硅油乳膏等保濕護膚品,鎖住皮膚水分,緩解乾燥瘙癢。
2. 接觸性皮炎:接觸某些物質如金屬飾品、化妝品、洗滌劑等過敏原後,皮膚會出現瘙癢、紅斑等症狀。要盡快明確並避免接觸過敏原。症狀較輕時,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;症狀較重時,遵醫囑外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、鹵米松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質激素類藥膏。
3. 蚊蟲叮咬:蚊蟲叮咬後釋放的毒素會刺激皮膚,引起瘙癢。做好防蚊措施,如使用蚊帳、蚊香、電蚊拍等。被叮咬後,可局部塗抹清涼油、風油精、爐甘石洗劑等緩解瘙癢,避免搔抓以免皮膚破損引發感染。
4. 疥瘡:由疥蟎寄生在皮膚引起,傳染性強。與疥瘡患者密切接觸或共用衣物、被褥等易感染。需隔離並徹底治療患者,對污染的衣物、被褥等煮沸消毒或暴曬。遵醫囑外用硫磺軟膏、林旦乳膏、克羅米通乳膏等藥物,全身塗抹,尤其是皮膚褶皺處。
5. 神經性皮炎:精神因素如焦慮、緊張、壓力大等是主要誘因,常伴有劇烈瘙癢。要調整生活方式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精神緊張。可外用他克莫司軟膏、吡美莫司乳膏、復方氟米鬆軟膏等藥物,同時配合心理調節,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。
治療期間,要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搔抓、摩擦皮膚,以免加重症狀。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及飲酒,以免刺激皮膚加重瘙癢。穿著寬松、柔軟的棉質衣物,減少對皮膚的刺激。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