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門蟯蟲感染可能是個人衛生習慣差、接觸被污染物品、環境衛生不良、兒童集體生活、自身反復感染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注意個人衛生、清潔環境、藥物治療等。
1. 個人衛生習慣差:不勤洗手、不勤剪指甲,在進食或揉眼等行為時,容易將沾染的蟯蟲卵帶入口中,導致感染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,尤其是在飯前便後,用肥皂仔細清洗雙手;勤剪指甲,避免蟲卵藏於指甲縫中。可遵醫囑使用甲苯咪唑片、阿苯達唑片、磷酸哌嗪寶塔糖,按規定劑量服用以驅蟲。
2. 接觸被污染物品:如接觸了被蟯蟲卵污染的衣物、玩具、床單等,蟲卵可通過手口途徑進入人體。要經常清洗和更換衣物、床單等,定期對玩具進行消毒處理。可將衣物、床單等煮沸消毒,玩具用含氯消毒劑擦拭。同時遵醫囑選用合適藥物驅蟲。
3. 環境衛生不良:居住環境不清潔,存在較多灰塵和雜物,易滋生蟯蟲。要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衛生,定期打掃房間,清除灰塵和雜物,經常開窗通風。必要時遵醫囑使用藥物輔助驅蟲,如噻嘧啶軟膏,可塗抹於肛門周圍,阻止蟯蟲再次感染。
4. 兒童集體生活:幼兒園、學校等集體環境中,兒童之間密切接觸,若有一人感染蟯蟲,很容易傳播給他人。要加強集體生活場所的衛生管理,如定期對教室、寢室等進行消毒。發現感染兒童及時隔離治療,可遵醫囑服用伊維菌素片、奧苯達唑片、復方甲苯咪唑片等藥物。
5. 自身反復感染:蟯蟲夜間會爬出肛門產卵,若搔抓肛門,蟲卵可污染手指,再次經口感染。要避免搔抓肛門,可在睡前給孩子戴上手套。同時遵醫囑使用雙羥萘酸噻嘧啶片、恩波吡維銨片、阿魏酸哌嗪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。
日常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,定期對生活環境進行清潔消毒,按要求完成藥物治療療程,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