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

腦內動脈瘤的治療方法

發佈時間:2025-06-25 18:00:03
範存剛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

腦內動脈瘤的形成可能是先天性血管壁薄弱、高血壓、動脈粥樣硬化、血管炎、外傷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治療、介入治療、藥物治療等。

1. 先天性血管壁薄弱:部分患者因遺傳等因素導致腦血管壁先天性發育薄弱,在血流衝擊等作用下易形成動脈瘤。對於此類情況,若動脈瘤較小且未破裂,可定期復查觀察變化;若動脈瘤較大或有破裂風險,多采取手術夾閉或介入栓塞治療,通過手術將動脈瘤夾閉或用栓塞材料堵塞動脈瘤腔,阻止血液進入。

2. 高血壓:長期血壓控制不佳,過高的血壓持續衝擊腦血管,使血管壁受損,逐漸形成動脈瘤。首先要嚴格控制血壓,可遵醫囑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、氨氯地平片、厄貝沙坦膠囊,將血壓穩定在合理範圍。同時改善生活方式,如低鹽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限酒等,降低動脈瘤破裂風險。

3. 動脈粥樣硬化:脂質在血管壁沈積,導致血管壁變硬、變脆,彈性下降,易引發動脈瘤。治療上,一方面要調整飲食結構,減少高脂肪、高膽固醇食物攝入;另一方面可遵醫囑使用阿托伐他汀鈣片、瑞舒伐他汀鈣片、阿司匹林腸溶片,穩定斑塊、抗血小板聚集,延緩病情進展,必要時根據情況選擇手術或介入治療。

4. 血管炎:自身免疫等因素引發血管炎症,破壞血管壁結構,促使動脈瘤形成。可遵醫囑使用甲潑尼龍片、環磷酰胺膠囊、硫唑嘌呤片進行抗炎、免疫抑制治療,控制血管炎症。同時積極尋找並去除誘發血管炎的因素,如感染等,根據動脈瘤情況決定是否採取手術干預。

5. 外傷:頭部受到嚴重撞擊等外傷,損傷腦血管,可在受損處形成動脈瘤。對於外傷導致的動脈瘤,需先處理外傷,穩定患者生命體徵。根據動脈瘤的具體情況,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,如手術修復受損血管或介入治療封閉動脈瘤,後續還需密切觀察患者恢復情況。

治療後要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大幅波動。飲食上多吃蔬菜、水果,保持大便通暢,防止用力排便增加顱內壓。按要求定期復查,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。

腦內動脈瘤的治療方法
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
關註微信公眾號,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
近期最多人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