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急性腎衰竭少尿期可能是腎前性因素、腎性因素、腎後性因素、感染因素、中毒因素等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補充血容量、治療腎臟疾病、解除尿路梗阻、控制感染、清除毒物等。
1. 腎前性因素:常見因脫水、失血、休克等導致腎臟灌注不足。需及時補充液體,糾正休克。可遵醫囑輸注生理鹽水、葡萄糖注射液、羥乙基澱粉注射液,快速恢復有效循環血量,改善腎臟灌注,密切監測生命體徵和尿量變化。
2. 腎性因素:多由急性腎小球腎炎、急性腎小管壞死等腎臟疾病引起。針對不同疾病治療,如急性腎小球腎炎,可遵醫囑用青霉素V鉀片、雙嘧達莫片、氫氯噻嗪片,控制感染、改善腎臟循環、減輕水腫,定期復查腎功能。
3. 腎後性因素:常因尿路結石、腫瘤壓迫等導致尿路梗阻。需解除梗阻,如結石可根據情況選擇藥物排石或手術取石。藥物可遵醫囑用腎石通顆粒、排石顆粒、金錢草顆粒,促進結石排出,同時大量飲水。
4. 感染因素: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等可引發。積極控制感染,根據病原菌選用敏感抗生素,如遵醫囑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膠囊、頭孢克肟顆粒、阿奇霉素乾混懸劑,足量足療程用藥,監測體溫和炎症指標。
5. 中毒因素:誤服有毒物質、藥物過量等。盡快清除毒物,可催吐、洗胃、導瀉。必要時進行血液透析。同時使用解毒藥物,如遵醫囑用納洛酮注射液、維生素B6注射液、硫代硫酸鈉注射液,密切觀察病情變化。
治療期間要嚴格記錄患兒的出入量,包括尿量、飲水量等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合理安排飲食,保證營養供給的同時,控制蛋白質、水分和電解質攝入。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腎功能、電解質等指標,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調整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