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性低溫可能是心臟驟停復蘇後、腦損傷、高熱驚厥、膿毒症、中暑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體表降溫、血管內降溫、藥物降溫等。
1. 心臟驟停復蘇後:心臟驟停復蘇後,腦組織因缺血缺氧易出現損傷,引發過度炎症反應和代謝紊亂,導致體溫升高。通過降低體溫可減輕腦代謝、減少氧耗,保護神經功能。可採用體表降溫,如使用冰袋置於頸部、腋窩、腹股溝等大血管處;也可用降溫毯包裹身體。還可遵醫囑使用冬眠合劑,如氯丙嗪注射液、異丙嗪注射液、哌替啶注射液,通過調節體溫中樞,輔助降低體溫。
2. 腦損傷:腦損傷後,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可能受損,引起體溫異常升高。過高體溫會加重腦損傷。可採取血管內降溫,通過介入技術將特製導管置入血管,利用循環冷卻液帶走熱量。也可使用冰帽對頭部局部降溫。藥物方面,遵醫囑用對乙酰氨基酚片、布洛芬膠囊、吲哚美辛栓,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達到降溫目的。
3. 高熱驚厥: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,高熱時易引發驚厥。持續驚厥會對大腦造成損傷。可先進行物理降溫,用溫水擦拭孩子額頭、四肢等部位。還可口服退燒藥,如對乙酰氨基酚顆粒、布洛芬混懸液、小兒柴桂退熱顆粒,遵醫囑用藥,快速降低體溫,預防驚厥再次發作。
4. 膿毒症: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,炎症介質釋放可導致體溫調節失衡,出現高熱。可通過體表降溫結合藥物降溫。體表用濕毛巾冷敷額頭等部位。藥物上,遵醫囑使用賴氨匹林散、柴胡注射液、雙氯芬酸鈉栓,抑制炎症反應,降低體溫。
5. 中暑: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,人體散熱困難,體溫急劇升高。應迅速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,解開衣物,用涼水噴灑或擦拭身體降溫。還可口服藿香正氣水、十滴水、人丹等藥物,遵醫囑服用,緩解中暑症狀,降低體溫。
治療性低溫過程中,要密切監測患者體溫、心率、血壓等生命體徵變化,確保降溫速度適宜,避免體溫過低引發不良反應。同時要做好患者的護理,保持皮膚清潔乾燥,防止凍傷和壓瘡等併發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