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張嘴時下巴掉了可能是關節結構紊亂、咀嚼肌功能失調、外傷、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、關節炎症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手法復位、肌肉訓練、手術修復等。
1. 關節結構紊亂:關節盤移位等關節結構問題易導致下巴脫位。多因長期偏側咀嚼、咬合不良等引起。日常要糾正不良咀嚼習慣,進行雙側均衡咀嚼。出現脫位時,及時就醫,由專業醫生進行手法復位。若頻繁脫位,可能需手術治療調整關節結構。
2. 咀嚼肌功能失調:突然大張嘴、長時間咀嚼硬物等使咀嚼肌不協調收縮,引發下巴脫位。平時避免過度咀嚼硬物,減少咀嚼肌負擔。發生脫位後,先冷敷緩解疼痛和腫脹,之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咀嚼肌放鬆訓練,如按摩咀嚼肌等。
3. 外傷:面部受到撞擊等外傷破壞關節穩定性,導致下巴易脫位。受傷後及時就醫檢查,輕微脫位可手法復位,嚴重時可能需手術修復受損組織。恢復期間注意保護面部,避免二次受傷。
4. 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:關節窩過淺等先天性問題使關節穩定性差,易脫位。確診後,根據具體情況,輕者可通過佩戴口腔矯治器改善,重者可能需手術矯正關節結構。
5. 關節炎症:類風濕關節炎等累及顳下頜關節,破壞關節組織,導致脫位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洛芬膠囊、雙氯芬酸鈉片、雷公藤多苷片等藥物抗炎止痛,同時配合物理治療如紅外線照射等。
下巴脫位後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張嘴,飲食以軟食為主。恢復期間按醫生要求進行康復訓練,定期復查,若再次出現脫位等異常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