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械通氣的治療目標是維持適當的氣體交換、改善氧合、降低呼吸做功、糾正呼吸性酸中毒以及為基礎疾病的治療爭取時間等。
1. 控制通氣模式:對於機械通氣患者,控制通氣模式能保證穩定的潮氣量和呼吸頻率。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等疾病中,患者自身呼吸功能嚴重受損,無法維持有效的氣體交換。控制通氣可按照預設參數為患者提供穩定的通氣支持,確保足夠的氧氣進入肺部,排出二氧化碳,糾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,減輕呼吸肌疲勞,為疾病恢復創造條件。
2. 同步間歇指令通氣: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中,該模式可在保證一定機械通氣支持的同時,允許患者自主呼吸。它能減少患者與呼吸機的對抗,提高患者舒適度。通過預設的指令通氣頻率和潮氣量,結合患者自主呼吸,既能滿足患者的通氣需求,又能鍛鍊呼吸肌功能,有助於患者逐漸恢復自主呼吸能力,促進病情好轉。
3. 壓力支持通氣:常用於撤機過程中的患者。像一些因肺部感染導致呼吸功能障礙經治療後逐漸恢復的患者,壓力支持通氣通過提供一定的壓力輔助,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和彈性阻力,減少呼吸做功。隨著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,可逐漸降低壓力支持水平,平穩過渡到完全自主呼吸,提高撤機成功率,利於患者康復。
4. 無創正壓通氣:對於一些輕中度呼吸衰竭患者,如心源性肺水腫引起的呼吸急促等情況適用。無創正壓通氣通過面罩或鼻罩與患者相連,避免了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帶來的併發症。它能增加氣道壓力,改善肺泡通氣,減少呼吸肌做功,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症狀,同時降低患者痛苦,提高患者接受度,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發展。
5. 有創機械通氣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:當患者病情嚴重,如重症肺炎導致呼吸功能急劇惡化,無創通氣無法滿足通氣需求時,需進行有創機械通氣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能建立可靠的人工氣道,保證有效的通氣和氧合。可更方便地進行氣道管理,如吸痰等操作,清除氣道分泌物,防止氣道阻塞,為患者提供穩定的呼吸支持,輓救患者生命。
在進行機械通氣期間,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、呼吸情況等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,及時清理氣道分泌物。合理調整患者體位,有助於肺部氣體交換。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支持,增強機體抵抗力。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加重、發熱等異常情況,應及時就醫。就醫提示:一旦發現患者病情有變化,如呼吸頻率明顯改變、血氧飽和度異常等,務必盡快前往醫院急診科或呼吸內科就診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