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斷為表淺手術切口感染的依據如下:
1. 切口局部紅、腫、熱、痛:術後切口部位出現發紅、腫脹,皮膚溫度升高,伴有疼痛,這是較為常見的早期表現。
2. 膿性分泌物:切口處有膿性滲出物,可為黃色、綠色或白色等,質地黏稠,這是感染的重要標誌之一。
3. 切口淺層組織有化膿性炎症:包括皮下組織、筋膜等淺層組織出現化膿性改變,可觸及波動感。
4. 切口裂開:感染嚴重時,切口可能會裂開,可見到切口內的組織,如肌肉、脂肪等。
5. 發熱:患者可能出現體溫升高,一般為低熱,但也可能出現高熱,這是身體對感染的一種全身性反應。
6. 白細胞計數升高: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加,中性粒細胞比例也可能升高,提示存在炎症反應。
7. 切口培養陽性:從切口分泌物或組織中培養出病原菌,這是確診感染的重要依據之一。
在判斷表淺手術切口感染時,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、實驗室檢查結果等。對於疑似感染的切口,應及時進行評估和處理,避免感染進一步加重。同時,要保持切口清潔乾燥,遵行無菌操作原則,合理使用抗生素等,以促進切口愈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