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門旁邊長了個瘡可能是局部摩擦、肛周感染、肛周皮脂腺囊腫、肛瘻、肛周膿腫等因素導致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潔、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等。
1. 局部摩擦:長期穿過緊的褲子、久坐等導致肛門局部皮膚反復摩擦,易引發瘡。應選擇寬松、透氣的棉質內褲,避免久坐,定時起身活動。可遵醫囑外用紅霉素軟膏、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,促進瘡口愈合,減少感染風險。
2. 肛周感染:不注意肛門衛生,細菌滋生引發感染形成瘡。要注意肛門清潔,便後用溫水清洗。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、頭孢克肟分散片、羅紅霉素片,抑制細菌生長,消除炎症。
3. 肛周皮脂腺囊腫:肛周皮脂腺導管堵塞,分泌物無法排出形成囊腫,進而發展成瘡。較小的囊腫可先觀察,注意局部清潔。若囊腫較大或反復感染,需手術切除。術後遵醫囑護理,定期換藥。
4. 肛瘻:多由肛周膿腫破潰後形成,外口反復流出膿性分泌物,刺激周圍皮膚形成瘡。確診後一般需手術治療,如肛瘻切開術、掛線療法等。術後遵醫囑使用康復新液坐浴、塗抹龍珠軟膏、肛泰軟膏,促進傷口愈合。
5. 肛周膿腫:肛腺感染蔓延形成膿腫,膿腫破潰後可出現瘡。早期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,如甲硝唑片、左氧氟沙星膠囊、頭孢地尼分散片控制炎症。一旦膿腫形成,需及時手術切開引流。
日常要保持肛門清潔乾爽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,防止加重局部不適。避免久坐久站,適當運動,增強身體抵抗力,促進血液循環。若瘡持續不愈或出現疼痛加劇、發熱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