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腸炎是指直腸黏膜的炎症,其發生原因多種多樣,包括細菌感染、病毒感染、放射線損傷等,治療方法有調整飲食、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等。
一、原因
1.細菌感染: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志賀氏菌等腸道致病菌,當人體免疫力下降、腸道微生態失衡時,這些細菌容易在直腸部位大量繁殖,侵襲直腸黏膜,引發炎症。例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後,細菌進入腸道,就可能導致直腸炎,患者常伴有腹痛、腹瀉、發熱等症狀。
2.病毒感染:常見的有輪狀病毒、諾如病毒、腺病毒等,在腸道感染病毒後,直腸黏膜容易受累,出現炎症反應。尤其在兒童群體中,輪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腹瀉,很多時候會同時伴有直腸炎,表現為頻繁腹瀉、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等。
3.放射線損傷:對於一些接受盆腔部位放療的腫瘤患者,如宮頸癌、直腸癌等患者在放療過程中,放射線會對直腸黏膜造成損傷,破壞直腸黏膜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,引發放射性直腸炎。患者在放療後可能逐漸出現便血、里急後重、肛門墜脹等症狀,而且隨著放療劑量的累積,直腸炎症狀可能會加重。
二、治療方法
1.調整飲食:建議患者食用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營養的食物,如米粥、麵條、蒸蛋、魚肉等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纖維食物,像辣椒、油炸食品、芹菜等,這些食物容易加重腸道負擔,刺激直腸黏膜,不利於直腸炎的恢復。同時,要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,防止因腹瀉等原因導致脫水。
2.藥物治療:如果是細菌感染導致的直腸炎,可根據病原菌選用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,如針對大腸桿菌感染,常用的有諾氟沙星膠囊、鹽酸環丙沙星片等喹諾酮類抗生素進行治療,能夠達到殺菌、抗炎的效果。
3.手術治療:當直腸炎伴有嚴重的併發症,如直腸狹窄、直腸穿孔、大出血等情況時,往往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。例如直腸狹窄導致腸梗阻時,需要進行手術解除狹窄,恢復腸道通暢;若出現直腸穿孔,必須及時手術修補穿孔部位,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,引發腹膜炎等嚴重後果。
建議在生活中做好直腸炎的預防工作,若自身出現不適感,應當立即去醫院就醫診斷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