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的胎痣常見的有蒙古斑、草莓狀血管瘤、咖啡斑、太田痣、色素痣等。
1. 蒙古斑:通常在新生兒的腰骶部及臀部出現,表現為淡藍色或藍黑色的斑片,形狀不規則,邊界不清晰。多數在出生時即有,一般在兒童期會逐漸自行消退,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。
2. 草莓狀血管瘤:多在出生後1 - 4周出現,好發於頭頸部,表現為一個或數個鮮紅色、柔軟、分葉狀腫瘤,形似草莓。其生長速度較快,部分在1歲左右會停止生長並逐漸消退,但也有部分可能持續存在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觀察或治療。
3. 咖啡斑:顏色呈淡褐色至深褐色,像咖啡和牛奶混合的顏色,邊界清晰,表面皮膚質地正常。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,大小不一,形狀不規則。若咖啡斑數量較多、面積較大,可能與某些遺傳性疾病有關,需進一步檢查。
4. 太田痣:常見於一側面部,特別是眼眶周圍、顳部、前額、顴部等部位。顏色多為青灰色、深藍色或黑色,斑片色澤不均勻。太田痣一般不會自行消退,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深、擴大,影響容貌,可通過激光等方法治療。
5. 色素痣: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,新生兒多為先天性色素痣。大小、形狀、顏色各異,有的平坦,有的隆起,有的還長有毛髮。先天性色素痣有惡變的可能,尤其是面積較大、顏色不均勻、邊界不規則的,需要密切觀察。
對於新生兒的胎痣,家長應密切關注其變化,若胎痣出現快速生長、顏色改變、破潰出血等異常情況,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,由專業醫生評估並制定合適的處理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