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食管反流常見的檢查有胃鏡檢查、24小時食管pH監測、食管壓力測定、上消化道鋇餐、食管膽汁反流監測等。
1. 胃鏡檢查:是診斷胃食管反流病最準確的方法,能直接觀察食管黏膜的損傷程度、範圍,還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,有助於判斷是否存在食管炎以及食管炎的嚴重程度,同時可與其他食管疾病如食管癌等相鑒別。
2. 24小時食管pH監測:通過將pH電極置於食管下括約肌上方5cm處,連續記錄24小時食管pH值變化,從而瞭解食管環境酸鹼度、食管排空情況等,能準確判斷食管是否存在過度酸反流,是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,對於症狀不典型、內鏡檢查陰性的患者有重要診斷價值。
3. 食管壓力測定:通常採用充滿水的連續灌注導管系統測定食管腔內壓力,以估計食管下括約肌LES和食管的功能。當靜止時LES壓力<0.8kPa6mmHg,或LES壓力與胃腔內壓力比值<1,則可能有胃食管反流存在,可輔助診斷胃食管反流病。
4. 上消化道鋇餐:患者口服含有硫酸鋇的造影劑後,通過X線檢查觀察食管、胃和十二指腸的形態、結構及蠕動情況,可發現食管黏膜皺襞增粗、紊亂,食管蠕動減弱等表現,對診斷胃食管反流有一定幫助,但對於輕度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準確性不如胃鏡和24小時食管pH監測。
5. 食管膽汁反流監測:通過特殊的檢測設備監測食管內膽汁反流情況,瞭解膽汁反流的頻率、程度等,對於存在膽汁反流相關症狀,懷疑有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有診斷意義,不過相對來說在臨床應用沒有前面幾種廣泛。
進行這些檢查前,應提前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、用藥情況等信息。檢查過程中需積極配合醫生操作,以確保檢查順利進行。檢查後,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相應處理,若出現不適症狀及時與醫生溝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