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發熱是指小兒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的一種常見症狀。
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℃~37℃,肛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.3℃~0.4℃,如腋表體溫超過37.4℃,則可認為是發熱。發熱在多數情況下是身體對抗入侵病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,是小兒體內免疫系統正在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。然而,體溫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,若發熱過高或長期發熱,可能會影響小兒的機體調節功能,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。因此,家長應密切關注小兒的體溫變化,一旦確認發熱,應積極查明原因,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。
小兒發熱的病因較為複雜,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。感染性因素是最常見的病因,如病毒、細菌、支原體等感染,可引起小兒呼吸道感染、胃腸道感染、泌尿道感染等,從而導致發熱。非感染性因素則包括小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、環境溫度過高、穿著過多、包裹過緊、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反應,以及惡性腫瘤、中暑、藥物熱等。這些因素均可能導致小兒體溫升高,需要家長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和處理。
家長應注意給小兒穿著適量,避免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,以及包裹過緊導致的散熱障礙。對於接種疫苗後出現的低熱反應,一般持續時間較短,體溫多在38.5℃以下,可適當給小兒喝水,採取物理降溫措施。若小兒體溫持續升高或伴有精神萎靡、嘔吐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