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胃炎可能引發消化不良、胃潰瘍、胃出血、貧血、胃癌等併發症。若出現胃痛加劇、嘔血、黑便、消瘦等異常,應立即就醫檢查、診斷、治療。
1.消化不良:胃黏膜長期炎症,消化功能減弱,胃酸分泌失調,胃腸蠕動紊亂,食物排空延遲,導致腹脹、食慾不振、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,影響營養吸收和生活質量。
2.胃潰瘍:炎症持續刺激使胃黏膜防禦屏障受損,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蝕胃壁,形成黏膜缺損,即胃潰瘍。進食後胃酸分泌增加,刺激潰瘍面,引發疼痛,嚴重時可穿孔致急腹症。
3.胃出血:炎症使胃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,或胃潰瘍侵蝕血管,導致血管破裂出血。出血量小時表現為黑便,量大時可嘔血,若出血不止,會引發失血性休克,危及生命。
4.貧血:長期胃出血或營養吸收不良,致鐵、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,影響紅細胞生成,引發缺鐵性貧血或巨幼細胞貧血,患者出現乏力、頭暈、心慌等症狀。
5.胃癌:慢性胃炎經久不愈,胃黏膜反復損傷修復,細胞可能發生惡變。幽門螺桿菌感染、遺傳等因素也增加癌變風險,早期胃癌症狀隱匿,確診時多為中晚期,預後較差。
日常要注意飲食規律,定時定量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生冷食物。同時戒煙限酒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精神緊張,慎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,積極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