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性肝病常見的檢查包括肝功能檢查、凝血功能檢查、病毒學檢查、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抗體檢查、肝臟影像學檢查等。
1. 肝功能檢查:主要通過檢測血清中的谷丙轉氨酶ALT、穀草轉氨酶AST、鹼性磷酸酶ALP、谷氨酰轉肽酶GGT、總膽紅素TBil、直接膽紅素DBil等指標,來評估肝臟的損傷程度和功能狀態。ALT和AST升高常提示肝細胞損傷;ALP和GGT升高可能與膽汁淤積有關;膽紅素升高則反映了肝臟的膽紅素代謝異常。
2. 凝血功能檢查: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、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等。肝臟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場所,藥物性肝病可能導致凝血因子合成減少,從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礙。PT和INR延長提示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,有助於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。
3. 病毒學檢查:檢測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肝炎病毒等標誌物,以排除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損傷。因為藥物性肝病需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相鑒別,病毒學檢查結果陰性有助於支持藥物性肝病的診斷。
4.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抗體檢查:檢測抗核抗體ANA、抗平滑肌抗體SMA、抗線粒體抗體AMA等自身抗體。部分藥物性肝病可能伴有自身免疫現象,通過檢測這些抗體可以幫助鑒別診斷。
5. 肝臟影像學檢查:如肝臟超聲、CT、磁共振成像MRI等。影像學檢查可以觀察肝臟的形態、大小、結構等,有助於發現肝臟的病變,如肝腫大、肝內膽管擴張等,對於判斷藥物性肝病的病情和鑒別診斷有一定的價值。
在進行藥物性肝病檢查時,應詳細告知醫生用藥史,包括藥物名稱、劑量、使用時間等信息,以便醫生準確判斷病情。同時,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,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