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細菌性陰道炎和霉菌性陰道炎在病因、症狀、檢查、治療等方面存在區別。
1. 病因:
細菌性陰道炎主要是由於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,乳酸桿菌減少,加德納菌、厭氧菌等大量繁殖引起。霉菌性陰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,當機體免疫力下降、長期使用抗生素、糖尿病等情況下易發病。
2. 症狀:
細菌性陰道炎患者白帶增多,呈灰白色,有魚腥味,尤其在性交後加重,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。霉菌性陰道炎白帶增多,呈豆腐渣樣或凝乳狀,外陰瘙癢明顯,瘙癢程度時輕時重,嚴重時坐立不安,還可伴有外陰灼痛、性交痛等。
3. 檢查:
細菌性陰道炎通過白帶常規檢查,可見線索細胞,胺試驗陽性。霉菌性陰道炎白帶常規檢查可發現假菌絲或芽生孢子。
4. 治療:
細菌性陰道炎一般採用抗厭氧菌藥物治療,如甲硝唑、替硝唑等,局部用藥或口服均可。霉菌性陰道炎主要使用抗真菌藥物,如克霉唑栓、咪康唑栓等陰道局部用藥,病情嚴重者可口服氟康唑等。
女性平時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乾燥,避免過度清洗陰道,以免破壞陰道內正常菌群平衡。穿著寬松透氣的內褲,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。若出現陰道分泌物異常、外陰瘙癢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規範治療,避免自行用藥導致病情反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