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熱激活物包括外源性致熱原如細菌、病毒、真菌、螺旋體、瘧原蟲等,以及體內某些產物如抗原抗體復合物、類固醇等。
1. 細菌:
細菌是常見的發熱激活物。其中,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含有脂多糖,也就是內毒素,是最常見的外源性致熱原,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等產生內生致熱原,引起發熱。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成分如肽聚糖等,在細菌感染時也能引發發熱反應。
2. 病毒:
病毒感染人體後,可在宿主細胞內大量繁殖,導致細胞損傷和功能異常。病毒的核酸、包膜蛋白等成分都可能作為發熱激活物,刺激機體的免疫細胞產生內生致熱原,進而引起發熱,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引發高熱、乏力等症狀。
3. 真菌:
真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,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容易發生真菌感染。真菌的細胞壁成分、代謝產物等都可能成為發熱激活物,激活機體的免疫反應,導致發熱。比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應,伴有發熱症狀。
4. 螺旋體:
螺旋體是一類細長、柔軟、彎曲呈螺旋狀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。鈎端螺旋體、梅毒螺旋體等感染人體後,可通過其自身的抗原成分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,引發發熱等一系列臨床症狀。
5. 瘧原蟲:
瘧原蟲感染人體後,在紅細胞內進行週期性的繁殖,破壞紅細胞,釋放出裂殖子和代謝產物等,這些物質可作為發熱激活物,引起週期性的寒戰、高熱等典型的瘧疾症狀。
6. 抗原抗體復合物:
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變態反應中,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,可激活補體系統,產生炎症介質,進而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等產生內生致熱原,導致發熱。
7. 類固醇:
體內某些類固醇物質,如本膽烷醇酮等,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可作為發熱激活物,引起發熱。
當出現發熱症狀時,應及時就醫,明確發熱原因,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,避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