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神經炎後期恢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、康復訓練、中醫治療、藥物治療以及心理干預等。
1.物理治療:可採用超短波、紅外線等理療手段。超短波能夠穿透組織,產生溫熱效應,促進面部血液循環,減輕神經水腫,有助於受損神經的修復。紅外線則主要通過熱輻射作用於面部,使局部血管擴張,為神經功能恢復創造有利條件,提高面部肌肉的運動能力。
2.康復訓練:可進行抬眉訓練,可鍛鍊額肌,防止額部皺紋消失,閉眼訓練,有助於恢復眼輪匝肌功能,預防眼部感染等併發症,鼓腮訓練能增強頰肌力量,逐步恢復面部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,改善面部表情的對稱性。
3.中醫治療:通過針刺面部穴位,如陽白、顴髎、地倉、頰車等,可起到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作用,促進面部神經的傳導功能恢復。推拿按摩也有一定效果,沿著面部經絡走向進行按摩,可放鬆面部肌肉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輔助神經功能的修復。
4.藥物治療:可繼續服用營養神經藥物,如甲鈷胺片,能夠促進神經髓鞘的合成與修復,維持神經的正常生理功能。維生素B₁片也可協同作用,參與神經的代謝過程,加速面神經炎後期神經功能的恢復。
5.心理干預:面神經炎後期患者可能因面部外觀未完全恢復而產生焦慮、自卑等心理問題。心理輔導或支持小組活動能夠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,樹立康復信心,積極配合治療,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有利於身體的整體康復。
在物理治療過程中,要注意調整儀器參數,避免燙傷等意外。康復訓練要循序漸進,不可過度疲勞,以免加重面部肌肉損傷。中醫治療時,針灸需由專業醫生操作,防止感染或損傷面部神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