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厭食常見的分型有脾胃不和型、脾胃氣虛型、脾胃陰虛型、肝脾不和型、痰濕內阻型等。
1. 脾胃不和型:多因飲食不節、餵養不當等所致。患兒常表現為食慾不振,食量減少,食後腹脹,大便不調,或有口臭,舌苔厚膩等。治療以調和脾胃為主,可選用保和丸等方劑加減。日常飲食宜清淡易消化,避免過多食用油膩、生冷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2. 脾胃氣虛型:多因久病體虛、餵養不當等損傷脾胃之氣。可見食慾不振,面色萎黃,形體消瘦,神疲乏力,大便溏薄,舌質淡,苔薄白。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,常用方劑如參苓白術散等。可適當增加營養豐富、易於消化的食物,如山藥、紅棗等。
3. 脾胃陰虛型:多因熱病傷陰、過食辛辣等引起。表現為不思飲食,食少飲多,皮膚乾燥,大便乾結,舌紅少津,苔少或花剝。治療以滋養脾胃之陰為主,如養胃增液湯等。應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,如梨、百合等。
4. 肝脾不和型:多因情志不暢、肝氣郁結等影響脾胃功能。患兒情緒不穩定,煩躁易怒,食慾不振,噯氣泛酸,脅肋脹痛,大便不調。治療以疏肝健脾為主,可選用逍遙散等方劑。要注意調節患兒情緒,保持心情舒暢。
5. 痰濕內阻型:多因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聚而成痰。可見食慾不振,形體肥胖,胸悶脘痞,口中黏膩,大便黏滯不爽,舌苔厚膩。治療以化痰祛濕為主,如二陳湯等。飲食應避免肥甘厚味,多吃祛濕化痰的食物。
小兒厭食的調理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,根據不同的分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飲食調養。同時,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,定時定量進餐,避免強迫進食。若厭食症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異常表現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