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

感染性結腸炎的症狀及治療

發佈時間:2025-01-15 17:43:58
吳鵬波副主任醫師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

感染性結腸炎的症狀主要有腹瀉、腹痛、發熱、便血、里急後重等,治療方法因症狀和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
1.腹瀉:

腹瀉是感染性結腸炎最常見的症狀之一。患者排便次數明顯增多,每日可達數次甚至數十次,糞便性狀可呈稀水樣、黏液樣或膿血樣。這是由於腸道受到病原體感染,腸道黏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失衡,導致大量液體和電解質進入腸腔,從而引起腹瀉。治療上,需根據病原體類型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,同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,以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。

2.腹痛:

腹痛也是較為常見的症狀。疼痛部位多位於臍周或下腹部,疼痛性質多樣,可為隱痛、脹痛、絞痛等。因為腸道炎症刺激腸道神經末梢,引起腸道平滑肌痙攣和收縮所致。治療時,除了針對病原體進行抗感染治療外,還可使用解痙止痛藥物緩解疼痛症狀。

3.發熱:

發熱是感染性結腸炎常見的全身症狀之一。體溫可升高至38℃甚至更高,這是由於病原體及其毒素進入血液循環,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,引發免疫反應,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。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原體進行抗感染治療,同時可採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方法控制體溫。

4.便血:

便血相對少見,表現為糞便中混有血液,血液顏色可鮮紅或暗紅。因為腸道黏膜在炎症的刺激下發生糜爛、潰瘍,導致血管破裂出血。治療上,在抗感染的基礎上,可使用止血藥物,並密切觀察出血情況。

5.里急後重:

里急後重相對罕見,患者會有便意頻繁,但每次排便量少,且排便後仍有未排盡的感覺。這是由於直腸和乙狀結腸受到炎症刺激,引起排便反射異常。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抗感染治療,同時可使用一些調節腸道功能的藥物。

感染性結腸炎患者在患病期間應注意休息,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,保持良好的心態,積極配合醫生治療,以促進疾病的康復。

相關文章
感染性結腸炎的症狀及治療
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
關註微信公眾號,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
近期最多人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