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斷是否骨折可從疼痛、腫脹、畸形、異常活動、骨擦音或骨擦感等方面進行。
1. 疼痛:骨折時,受傷部位通常會出現劇烈疼痛,這種疼痛在活動或按壓受傷處時往往會加劇。比如手臂骨折,在嘗試抬起或轉動手臂時,疼痛會明顯加重,且疼痛一般較為持續,不會輕易緩解,與一般的肌肉拉傷或扭傷所帶來的短暫疼痛有明顯區別。
2. 腫脹:骨折後,受傷部位周圍的軟組織會因出血、炎症反應等出現腫脹。腫脹可能在受傷後短時間內迅速出現,還可能伴有皮膚青紫、瘀斑等表現。例如腿部骨折,骨折處周圍的皮膚可能會變得緊繃發亮,按壓時有明顯的凹陷感。
3. 畸形:骨折段移位可使受傷部位的外形發生改變,出現畸形。常見的如肢體縮短、成角畸形等。以手腕骨折為例,原本正常的手腕形態可能會因骨折而變得彎曲、歪斜,與另一側健康的手腕對比,差異明顯。
4. 異常活動:正常情況下,肢體在非關節部位不會出現類似關節的活動。但骨折後,骨折部位可能會出現異常的活動。比如小腿骨折,在未受傷時小腿骨幹是穩定的,骨折後在骨折處可能會出現不正常的假關節活動。
5. 骨擦音或骨擦感:骨折後,骨折斷端相互摩擦時,可產生骨擦音或骨擦感。不過,這種情況相對較少見,且不建議主動去檢查是否有骨擦音或骨擦感,以免加重損傷。
若懷疑有骨折情況,應避免隨意移動受傷部位,及時就醫,通過專業的檢查如X線、CT等明確診斷,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