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型肝炎主要通過母嬰傳播、血液傳播、性接觸傳播、醫源性傳播、生活密切接觸傳播等途徑進行傳播。
1. 母嬰傳播:
母嬰傳播是乙型肝炎最常見的傳播途徑之一。主要發生在圍生期,也就是分娩過程中,胎兒通過接觸母親的血液、羊水等而被感染。孕期母親體內的乙肝病毒也可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。如果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或者患者,新生兒感染乙肝的風險相對較高。
2. 血液傳播:
血液傳播也是較為常見的傳播方式。輸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製品,如血漿、白蛋白等,就可能感染乙肝。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,如注射器、針灸針等,在多人之間重復使用時,若其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,病毒就可能通過這些器械傳播給其他人。
3. 性接觸傳播:
與乙肝病毒感染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,病毒可能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另一方體內,從而導致感染。性伴侶越多、性行為越混亂,感染乙肝的風險也就越高。
4. 醫源性傳播:
在醫療過程中,如果醫療器械、設備等消毒不徹底,或者醫護人員操作不規範,也可能導致乙肝病毒的傳播。例如,在進行手術、拔牙、內鏡檢查等侵入性操作時,如果器械被污染,就可能將病毒傳播給患者。
5. 生活密切接觸傳播:
日常生活中,與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、剃須刀等可能導致皮膚黏膜破損的物品,也有一定的感染風險。但這種傳播途徑相對較為罕見。
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多樣,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不必要的注射、輸血等行為,正確使用安全套,新生兒及時接種乙肝疫苗等,以降低感染風險,保護自身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