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菌性肝膿腫是指由化膿性細菌侵入肝臟,造成局部肝組織炎症壞死、液化、膿液積聚而形成的膿腫。
肝臟接受肝動脈和門靜脈的雙重血液供應,且通過膽道系統與腸道相通,因此細菌可通過多種途徑侵入肝臟。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膽道系統,如膽囊炎、膽管炎時,細菌可沿膽管上行感染肝臟;門靜脈系統,如腸道感染時,細菌可經門靜脈入肝;肝動脈,身體其他部位的化膿性感染,細菌可經肝動脈入肝;還有鄰近器官的感染直接蔓延至肝臟等。
患者主要表現為寒戰、高熱,體溫可高達39℃-40℃,呈弛張熱型。同時伴有肝區持續性脹痛或鈍痛,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。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乏力、食慾減退、惡心、嘔吐等全身症狀。體格檢查時,肝臟常腫大,有明顯壓痛。
在診斷方面,主要依靠病史、臨床表現、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。治療上,應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,包括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,對於較大的膿腫,常需採取穿刺引流或手術切開引流等措施。
患病後要及時治療,治療期間注意休息、加強營養,以促進身體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