踝關節內側入路的方法及適應證包括內踝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、三角韌帶損傷修復、踝關節融合術、距骨內側病變處理、跟腱內側病變處理等。
1. 內踝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:
通過踝關節內側切口,顯露骨折端,進行復位並用合適的內固定材料固定。適用於內踝骨折移位明顯,保守治療難以達到滿意復位和固定的情況,可恢復內踝的解剖結構,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性。
2. 三角韌帶損傷修復:
從踝關節內側入路,找到損傷的三角韌帶,進行修復或重建。常用於三角韌帶嚴重撕裂或斷裂,影響踝關節穩定性,出現反復踝關節扭傷等情況,修復後可增強踝關節內側的穩定性。
3. 踝關節融合術:
經內側入路,對踝關節進行相應的處理,促進關節融合。適用於嚴重的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導致踝關節疼痛、功能嚴重受限,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,融合後可減輕疼痛,改善部分功能。
4. 距骨內側病變處理:
如距骨內側的骨囊腫、骨腫瘤等病變,可通過內側入路進行病灶清除、植骨等操作,以去除病變組織,促進距骨的愈合和恢復。
5. 跟腱內側病變處理:
當跟腱內側出現病變,如部分撕裂、腱鞘炎等,可採用踝關節內側入路進行相應的治療,如修復撕裂組織、清理炎症組織等。
在進行踝關節內側入路手術前,需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,完善相關檢查。術後要密切觀察傷口情況,合理進行康復訓練,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,以促進踝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