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腸炎與直腸癌在病因、症狀、檢查方法、治療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區別。
1. 病因:
直腸炎多由感染如細菌、病毒、真菌等、自身免疫異常、長期局部刺激如異物、不良飲食習慣等、放射性損傷等引起。直腸癌的病因較為複雜,主要與遺傳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、不良生活方式如長期高脂肪、低纖維飲食,吸煙、酗酒等、腸道慢性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等、癌前病變如直腸腺瘤等有關。
2. 症狀:
直腸炎常見症狀有腹瀉、腹痛、便血一般為少量鮮血,多附著於糞便表面、里急後重便意頻繁但排便不盡感、肛門墜脹等。直腸癌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,隨著病情進展,可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、腹瀉交替、大便性狀改變如大便變細、變形、便血多為暗紅色血便,與糞便混合、腹痛、腹部腫塊、消瘦、乏力等。
3. 檢查方法:
直腸炎主要通過直腸指診可觸及直腸黏膜充血、水腫等、腸鏡檢查能直接觀察直腸黏膜病變情況,並可取活檢進行病理檢查、大便常規及潛血試驗等檢查來診斷。直腸癌除了直腸指診、腸鏡檢查外,還常需進行病理活檢明確腫瘤性質、腹部CT、MRI等影像學檢查瞭解腫瘤有無轉移等情況、腫瘤標誌物檢查如CEA等,輔助診斷及監測病情。
4. 治療方式:
直腸炎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,如抗感染治療、調整飲食、局部用藥如栓劑、灌腸劑等、免疫抑制劑治療用於自身免疫性直腸炎等。直腸癌的治療則以手術切除為主,輔以化療、放療、靶向治療、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。
當出現排便異常、便血等症狀時,應及時就醫,進行相關檢查,明確診斷,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規範治療,定期復查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