蕁麻疹和過敏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定義與特徵、引起原因、發生機制、持續時間、治療方式等方面。
1.定義與特徵: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,表現為局部或廣泛的紅色、腫脹、瘙癢的皮膚斑塊,這些斑塊通常短暫出現但可反復發作。而過敏是免疫系統對通常無害的物質(過敏原)產生的異常反應,涉及多個系統,包括皮膚、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等。
2.引起原因:蕁麻疹可由過敏、感染、自身免疫反應、藥物反應等多種原因引起。而過敏主要由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過度敏感反應導致,過敏原可以是花粉、食物、藥物等。
3.發生機制:蕁麻疹涉及皮膚中的組織激活和釋放化學物質,如組胺,導致局部血管擴張和皮膚組織腫脹。過敏則涉及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,包括IgE抗體的產生以及由免疫細胞釋放的化學介質,如組胺,引發過敏症狀。
4.持續時間:蕁麻疹斑塊通常短暫出現,數小時到數天內可消退,但慢性蕁麻疹可能持續六周以上。而過敏持續時間取決於過敏原的暴露時間和個體的免疫敏感性,可以是短暫的急性反應,也可以是長期的慢性過敏。
5.治療方式:蕁麻疹的治療通常包括抗組胺藥物,如鹽酸異丙嗪或氯雷他定,對於慢性蕁麻疹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。過敏的治療包括避免過敏原、藥物治療(如抗組胺藥、類固醇)以及免疫療法等。
當出現類似蕁麻疹或過敏的症狀時,應及時就醫,明確診斷,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,不要自行用藥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