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

重症肌無力和肌無力的區別

發佈時間:2025-01-03 08:42:41
陳文珍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

通常重症肌無力和肌無力在定義、病因、臨床表現、診斷方法、治療方式等方面存在區別。

1. 定義:

重症肌無力是一種由神經-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主要特徵是部分或全身骨骼肌肉無力和極易疲勞,活動後症狀加重,休息和膽鹼酯酶抑制劑治療後症狀減輕。肌無力是一種更寬泛的說法,泛指肌肉力量減弱的狀態,可由多種原因導致。

2. 病因:

重症肌無力主要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,產生針對神經-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上乙酰膽鹼受體的抗體,破壞了神經-肌肉間的信號傳遞。肌無力的病因較為複雜,可能包括神經系統疾病、肌肉本身病變、內分泌紊亂、藥物副作用、營養不良等。

3. 臨床表現:

重症肌無力患者的肌無力症狀具有波動性,晨輕暮重,活動後加重,休息後可緩解。可累及眼外肌、延髓肌、肢體肌肉等,表現為上瞼下垂、復視、吞咽困難、肢體無力等。肌無力的表現則因病因不同而異,可能是緩慢進展的肌肉萎縮和無力,也可能是突發的肢體無力,還可能伴有感覺障礙、肌肉疼痛等其他症狀。

4. 診斷方法:

重症肌無力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、新斯的明試驗、重復神經電刺激、血清乙酰膽鹼受體抗體檢測等。肌無力的診斷需要綜合考慮病史、體格檢查、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、生化檢查、肌電圖等以及影像學檢查等,以明確病因。

5. 治療方式:

重症肌無力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如膽鹼酯酶抑制劑、免疫抑制劑等、胸腺治療胸腺切除或放射治療、血漿置換等。肌無力的治療則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,如針對神經系統疾病進行相應的藥物或手術治療,糾正內分泌紊亂,補充營養等。

當出現肌肉無力症狀時,應及時就醫,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,以便明確診斷並採取合適的治療措施。同時,在治療過程中要遵循醫生的建議,定期復查,積極配合治療。

重症肌無力和肌無力的區別
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
關註微信公眾號,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
近期最多人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