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是兩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,在發病原因、症狀、診斷方法、治療手段、預後等方面存在一些區別。
1.發病原因: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於腦底部或腦表面的血管破裂,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,常見原因是顱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;腦出血則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,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合併細小動脈硬化。
2.症狀: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現是突發劇烈頭痛、嘔吐、腦膜刺激徵陽性;腦出血患者常出現頭痛、嘔吐、偏癱、失語、意識障礙等症狀,其症狀的輕重取決於出血量和出血部位。
3.診斷方法: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主要依靠頭顱CT檢查,可顯示腦溝、腦池內高密度影;腦出血在頭顱CT上表現為腦實質內圓形或卵圓形高密度影。腦血管造影對明確病因有重要意義。
4.治療手段: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包括一般處理、降低顱內壓、防治再出血、防治腦血管痙攣等,如病情允許,應盡早進行腦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療;腦出血的治療原則是安靜臥床、脫水降顱壓、調整血壓、防止繼續出血、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,必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。
5.預後: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預後與病因、出血量、有無併發症及是否得到及時治療有關,總體預後較差;腦出血的預後也與出血量、出血部位、全身情況等因素有關,大量出血者預後較差。
無論是蛛網膜下腔出血還是腦出血,患者在康復後都應注意控制血壓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低鹽低脂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限酒等,以預防疾病的再次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