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種部位紅腫可能由局部刺激、過敏反應、感染、疫苗吸收不良、個體差異等原因引起,根據病因對症治療。
1. 局部刺激:
接種時對局部組織產生刺激,引發炎症反應導致紅腫。一般在接種後24小時內出現,紅腫範圍較小。可在紅腫部位進行冷敷,每次10 - 15分鐘,每天3 - 4次,能減輕炎症反應,緩解紅腫。
2. 過敏反應:
部分人對疫苗中的某些成分過敏,除紅腫外,可能伴有瘙癢、皮疹等。應避免搔抓,可遵醫囑口服抗組胺藥物,如氯雷他定等,以減輕過敏症狀。
3. 感染:
接種後局部皮膚護理不當,細菌入侵引發感染,紅腫伴有疼痛、發熱等。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,遵醫囑塗抹抗生素軟膏,如莫匹羅星軟膏等。
4. 疫苗吸收不良:
疫苗在皮下堆積,影響吸收,導致局部紅腫。可通過熱敷促進吸收,每次15 - 20分鐘,每天3 - 4次。
5. 個體差異:
不同個體對疫苗的反應不同,有些人接種後更容易出現紅腫。一般無需特殊處理,密切觀察即可。
接種後要保持接種部位清潔,避免沾水;飲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;若紅腫持續不消退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