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情況下,感冒可能會引起關節疼痛。
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。當人體感染病毒或細菌後,免疫系統會被激活,釋放出多種細胞因子和化學物質,如白細胞介素、前列腺素等。前列腺素會使血管擴張,增加血管通透性,導致局部組織充血、水腫,進而刺激神經末梢,引發疼痛。關節部位的滑膜、韌帶等組織富含神經末梢,對這些炎症介質較為敏感,所以容易出現疼痛症狀。
在一些病毒性感冒中,比如流感,病毒感染人體後,除了引發呼吸道症狀外,還可能在體內引發全身性的炎症反應。這種全身性炎症會影響到關節滑膜,導致滑膜炎症,使關節腔內的壓力升高,進一步加重關節疼痛。另外,人體在感冒期間,身體的代謝率會加快,無氧代謝增加,產生的乳酸等代謝產物在肌肉和關節周圍堆積,也會刺激神經,引起關節疼痛。
對於一些本身就有關節疾病的人群,如類風濕關節炎、骨關節炎患者,感冒可能會使原有的關節疾病加重,關節疼痛的症狀會更加明顯。因為感冒引發的炎症反應會與原有的關節病變相互作用,導致關節炎症加劇。
感冒期間要多休息,保證充足的睡眠,有助於身體恢復;適量飲水,促進新陳代謝,幫助排出體內毒素;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,防止加重關節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