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縮乏力常見原因有頭盆不稱、胎位異常、子宮局部因素、精神因素、內分泌失調等。
1.頭盆不稱:
胎兒頭部與骨盆大小不相稱,使胎先露部不能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內口,不能引起有效的反射性子宮收縮。如骨盆入口平面狹窄,胎頭無法順利入盆。應在產前準確評估頭盆關係,必要時選擇剖宮產。
2.胎位異常:
胎位異常如臀位、橫位等,可導致胎兒先露部不能有效壓迫宮頸,影響宮縮。例如臀位時,胎兒臀部不能像頭位那樣很好地銜接和壓迫宮頸。需根據具體情況,適時進行胎位矯正或選擇合適分娩方式。
3.子宮局部因素:
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如多胎妊娠、巨大胎兒等、子宮肌層病變如子宮肌瘤、子宮畸形等,影響子宮收縮功能。對於多胎妊娠,孕期需加強監測,評估子宮收縮能力。
4.精神因素:
產婦對分娩有恐懼、緊張等不良情緒,可使大腦皮質功能紊亂,抑制子宮收縮。應做好產婦心理疏導,給予精神支持。
5.內分泌失調:
臨產後產婦體內雌激素、縮宮素等分泌不足,孕激素下降緩慢等,可影響子宮肌漿蛋白的活性,導致宮縮乏力。需密切監測產婦激素水平,必要時給予相應藥物調節。
產婦應保持良好心態,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產前檢查和評估,遵循醫囑選擇合適分娩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