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期產後出血是指分娩後24小時至6周內發生的陰道大量出血,其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。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,瞭解產婦的分娩情況、出血時間、出血量等。進行體格檢查,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徵、腹部壓痛等情況。還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,如血常規、凝血功能、肝腎功能等,以評估產婦的整體狀況。
晚期產後出血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1. 子宮收縮乏力:分娩後子宮收縮不良,導致胎盤剝離面血管不能有效閉合,從而引發出血。這可能是由於產婦疲勞、精神緊張、宮縮劑使用不當等原因所致。
2. 胎盤殘留:分娩後胎盤未能完全排出,殘留在宮腔內的胎盤組織會影響子宮收縮,導致出血。胎盤殘留可能是由於胎盤植入過深、胎盤粘連等原因所致。
3. 子宮內膜炎:分娩後子宮內膜受到感染,炎症反應導致子宮內膜充血、水腫,影響子宮收縮,從而引發出血。子宮內膜炎可能是由於分娩過程中感染、產後衛生不良等原因所致。
4. 子宮肌瘤:分娩後子宮肌瘤可能因為激素水平的變化而發生出血。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,可能導致子宮收縮不良,從而引發出血。
5. 凝血功能障礙:分娩後產婦可能出現凝血功能障礙,如血小板減少、凝血因子缺乏等,導致出血難以止住。這可能是由於產婦原有疾病、藥物影響等原因所致。
晚期產後出血的診斷需要綜合臨床表現、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。治療方面,首先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,如加強子宮收縮、清除胎盤殘留、抗感染治療等。同時,要密切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徵,及時補充血容量,糾正貧血。在必要時,可以考慮手術治療,如清宮術、子宮動脈栓塞術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