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發生在冠狀動脈、腦動脈、頸動脈、腎動脈等。
1.冠狀動脈: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冠狀動脈時,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,心肌供血不足,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,患者可能出現心絞痛症狀,表現為胸部壓榨性疼痛或憋悶感,可放射至心前區、左肩、左臂內側等部位,嚴重時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,使患者出現劇烈胸痛、呼吸困難、大汗淋灕等症狀,甚至危及生命。
2.腦動脈:腦動脈粥樣硬化可能會影響腦部血液供應,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,輕者可能出現頭暈、頭痛、記憶力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。隨著病情進展,可能會發生腦梗死,患者會突然出現一側肢體無力、麻木等症狀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。
3.頸動脈:頸動脈粥樣硬化可能會導致頸動脈狹窄,影響腦部血液灌注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,或僅在頸部可摸到搏動性腫塊。但當頸動脈狹窄嚴重時,可引起腦部缺血症狀,如頭暈、黑矇等症狀。如果頸動脈粥樣斑塊脫落,可隨血流進入腦動脈,導致腦栓塞,引發急性腦梗死。
4.腎動脈:腎動脈粥樣硬化會影響腎臟的血液供應,導致腎缺血。長期的腎缺血可引起腎功能損害,出現蛋白尿、血肌酐升高、高血壓等症狀。腎動脈狹窄後,腎臟灌注不足,會導致血壓升高。隨著病情發展,腎臟功能逐漸減退,最終可能發展為腎衰竭。
如果有高血壓、高血糖等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,或者出現了上述症狀,應及時前往醫院心血管內科、神經內科或血管外科就診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