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存活時間因個體差異、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情況等多種因素而異,無法一概而論。但總體而言,如果病情控制良好,患者一般可以維持正常壽命;若病情控制不佳,則可能面臨較高的死亡風險。
缺血性心臟病主要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,導致心肌長期缺血,進而可能發展為心肌瀰漫性纖維化。在病情較輕或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情況下,患者的心功能可得到一定恢復,從而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和壽命。
然而,若病情嚴重或未得到及時治療,患者可能出現心絞痛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等症狀,甚至發生急性心肌梗死。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病症,若未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救治,患者可能在3~5分鐘猝死,尤其是當梗死面積較大時,風險更高。
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應遵循醫囑,積極配合治療,包括藥物治療、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等。同時,患者還需注意改善生活方式,如低鹽低脂飲食、戒煙限酒、適量運動等,以降低疾病進展的風險。此外,患者還應定期復診,以便醫生及時瞭解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