瀰漫性血管內凝血(DIC)是一種嚴重的臨床綜合徵,其特徵是微循環內發生廣泛的血小板凝集和纖維蛋白沈積,導致瀰漫性微血栓形成。治療DIC需要綜合考慮病因、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體狀況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療方法:
1. 去除病因:這是治療DIC的根本措施。例如,積極控制感染、清除子宮內容物如死胎、胎盤等,抗腫瘤治療等。對於原發病不能控制的情況,往往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。
2. 支持療法:與DIC同時存在的缺氧、血容量不足、低血壓、休克等可影響治療的結果,應當盡力加以糾正,提高療效。
3. 藥物治療:在DIC的治療中,藥物治療起著關鍵作用。常用的藥物包括肝素、抗血小板類藥物、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制劑等。肝素用於治療緩慢進展的DIC患者,特別是那些有靜脈或動脈血栓栓塞風險的患者。在急性進展型DIC伴出血時,肝素通常不適用。
4. 替代治療:對於重度出血或涉及關鍵部位(如腦、胃腸道)的出血,或者急需手術的情況,可能需要輔助替代治療。這包括輸注血小板濃縮物、冷沈澱來代替纖維蛋白原,以及新鮮冷凍血漿來增加其他凝血因子和天然抗凝劑。
5. 密切監測:在治療過程中,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,包括血小板計數、凝血酶原時間、部分凝血活酶時間、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以及血漿D-二聚體水平等指標。這些指標的變化可以評估治療效果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
DIC的治療需要個體化,並且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。此外,由於DIC的病情複雜且危重,因此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