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

身體寒氣重怎樣調理

發佈時間:2024-05-23 08:27:13
王海泉主任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

寒氣一般指寒邪,寒邪侵襲人體後,根據其侵襲部位和程度的不同,會引起多種病症,常見的主要有寒邪內阻證、寒邪內積證、寒邪直中證、寒邪犯胃證、寒邪凝固證等,具體可前往醫院就診檢查,明確病因後進行針對性治療。

1.寒邪內阻證:寒邪內阻證多因感受寒邪風寒外邪,侵入腹中或過食生冷,損傷中陽,寒邪傷胃導致的,臨床表現為腹部暴痛、得熱痛減、遇冷痛甚、小便清利、大便溏薄等。治法宜溫中散寒,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良附丸、大黃附子湯等加減治療,也可以採用針灸治療,通常取中脘穴、足三里、公孫、合谷、神闕等穴位,可以由醫生艾灸或針刺10~15分鐘,同時,也要注意飲食,避免飲用冷水,避免食用生冷、寒涼食品,如梨、雪糕等。

2.寒邪內積證:寒邪內積證與外感寒邪、食用生冷食物等有關,會使寒積留滯於中,導致氣機阻滯,疼痛多突然發作,部位可在脘腹部的任何一處,通常伴有四肢厥冷、尿清便溏、喜熱飲等症狀。建議做好保暖,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加減衣物,避免身體受寒,該病治法宜溫中扶陽,散寒止痛,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丁萸六均湯、丁附理中湯等加減治療,也可取中脘穴、神闕、關元、足三里、公孫等穴位,由醫生進行艾灸或針刺。

3.寒邪直中證:外寒侵入腹中、寒邪侵入足厥陰肝經、陽虛生內寒凝注不運等,都會導致氣機阻滯,從而引起寒邪直中證。臨床表現為腹痛急暴、嘔吐洩瀉、口淡不渴等,一般痛在臍上或臍周、拒按、得溫痛減、遇冷更甚。該病的治法通常為溫中散寒,可遵醫囑使用大建中湯、回陽救急湯等加減治療,病發後應保持室內溫度適宜,避免居住在潮濕、寒冷的環境中,加強體育運動,可選擇打太極拳、跑步等方式增強體質,對病情恢復有利。

4.寒邪犯胃證:寒邪侵襲胃脘,導致胃失和降,就會引起寒邪犯胃證,常見症狀為胃脘冷痛、痛勢急迫、嘔吐清水、惡寒肢冷等。建議調整日常飲食,不要吃寒涼和生冷的食物,如雪糕、西瓜、蝦蟹等,可適當吃一些溫熱性質的食物,如牛肉、羊肉、韭菜、桂圓、荔枝等,同時可以按醫生意見使用良附丸、丁香理中湯加減治療。

5.寒邪凝固證:身體元陽不振,再為風寒所襲,寒邪凝固,陽氣不得宣通,氣血不得營運,四肢、筋脈、肌肉失於溫養,就會引起寒邪凝固證,出現肌膚面色黃白或青紫、全身欠溫、手足冰涼而硬、不能屈伸等情況。應保持室內溫度適宜,多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多喝溫開水,保證飲食營養豐富,可咨詢醫生後,使用當歸四逆湯、溫經湯等藥物治療。

建議聽從醫生意見進行治療,同時做好生活護理工作,合理安排飲食,保持居住環境舒適,堅持進行體育運動,可促進身體恢復。

相關文章
身體寒氣重怎樣調理
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
關註微信公眾號,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
近期最多人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