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耳後有個疙瘩多考慮和淺表淋巴結有關,但也不排除是毛囊炎、皮脂腺囊腫、皮下脂肪瘤、毛母質瘤等原因引起的。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,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一般治療、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的方法緩解。
1.淺表淋巴結:人體耳部前後通常會分布一定數量的淺表淋巴結,新生兒的皮下脂肪比較薄,用手觸摸時可以感覺局部有疙瘩。通常屬於正常現象,如果沒有伴隨其他不適症狀,無需特殊治療。
2.毛囊炎:如果不注意個人衛生,耳後毛囊部位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,可能會誘發毛囊炎。患病後可能會出現皮膚有紅色丘疹、疙瘩,伴隨著瘙癢的症狀。可以遵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、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藥物治療,能夠抑制炎症,緩解症狀。同時也要注意耳後衛生,家長可以使用酒精、碘伏等,對外部皮膚進行消毒。
3.皮脂腺囊腫:平時不注意耳後護理,皮脂逐漸淤積形成囊腫,可能會誘發該疾病。患病以後可能會出現耳後有腫物,表現為突出表面、邊界清楚的疙瘩。患病後可以通過常規手術和切口刺破囊壁摘除囊腫等方式,將囊腫切除,使疾病得到緩解。平時不要用手抓撓皮膚,以免發生感染。
4.皮下脂肪瘤:該疾病主要是受到家族遺傳引起的。患病以後可能會出現頸部、四肢、耳後等多個部位有局限性腫塊,並且伴隨著疼痛的症狀。患病以後可以通過脂肪瘤切除術的方式,將脂肪瘤切除,緩解病情。如果母乳餵養的新生兒,母親需要注意規律飲食,禁止喝刺激性飲品,比如咖啡、濃茶等。
5.毛母質瘤:該疾病可能與家族遺傳,或者而後受到機械刺激,誘發基因突變有關。患病後可能會出現皮下有良性腫瘤,常表現為皮下堅硬結節,隨後腫物會不斷的生長,向外突出。建議家長多吃些高蛋白、高維生素的食物,比如雞蛋、牛奶等,補充新生兒身體所需要的營養。病情嚴重時,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將其切除,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。
日常生活中隨時關注病情發展情況,病情嚴重時及時就醫。同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定期對室內環境消毒。